网络命令(ARP、PING)的使用分析
网络命令(ARP、PING)的使用分析
一、实验目的
掌握掌握ARP、PING命令的操作使用
二、实验环境
用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起来的WIN2000操作系统计算机
三、实验内容及步骤:
1、ARP命令的使用
2、PING命令的操作使用
四、实验过程
1、ARP命令
1)arp命令的功能:查看、添加和删除高速缓存区中的ARP表项
2)Windows 2000 ARP高速缓冲区
动态表项(dynamic):随时间推移自动添加和删除
静态表项(static):一直存在,直到人为删除或重新启动
3)arp命令操作:
(1)显示高速cache中的ARP表: 命令 arp -a
添加ARP静态表项:
arp -s inet_addr ether_addr
在 ARP 缓存中添加项,将 IP 地址 inet_addr 和物理地址 ether_addr 关联。
例:arp -s 192.168.0.100 00-d0-09-f0-33-71
添加ip为192.168.0.100,与其对应的MAC为00-d0-09-f0-33-71的表项
删除ARP表项:
arp -d inet_addr 删除由 inet_addr 指定的项
arp -d 192.168.0.100
2、PING命令
Ping命令的全称叫做 Ping.exe,是微软提供用来进行网络连接测试的十分有用的工具,能准确快速地判断出网络故障。
1)Windows 2000的ping命令形式
ping [-t] [-a] [-n count] [-l size] [-f] [-i TTL] [-v TOS] [-r count] [-s count] [[-j host-list] | [-k host-list]] [-w timeout] 目的主机/IP地址
2)连续发送ping探测报文:
查看旁边电脑的ip地址
ping –t 169.254.32.74(旁边电脑的ip)
Ctrl+Break查看统计信息,Ctrl+C结束命令
3)自选数据长度的ping探测报文: ping 目的主机/IP地址 -l size
4)不允许对ping探测报分片: ping 目的主机/IP地址 -f
5.修改“ping”命令的请求超时时间
ping 目的主机/IP地址 -w
指定等待每个回送应答的超时时间,单位为毫秒,默认值为1000毫秒
五、实验总结:
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掌握了ARP、PING命令的操作使用。
六、实验思考题:
利用ping命令如何检查网络故障?
- 卷积神经网络使用到的公式
- rowid与rownum的含义是什么?
- 俞敏洪一分钟励志演讲
- 汇聚数据库创新力量,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
- Component Object Model (COM)
- 程序与软件的易用性
- 所有结点对的最短路径问题之Johnson算法
- 主成分分析(PCA)(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)
- 倾听:不只是听见(倾听有哪些挑战?如何利用倾听技巧更好的理解他人)
- 关于vss的使用
- TreeSet集合如何保证元素唯一
- 看门狗的使用与原理
- 数学和算法之
- 系统的联调
- MFC 的CList,CPtrList,CObList,CStringList 的用法之CList
- IDEA server乱码
- SQL注入